罗罗布
论坛版主
论坛版主
  • 注册日期2012-07-20
  • 金钱500RMB
  • 威望10点
  • 贡献值0点
  • 交易币0
  • 终身成就奖
阅读:5462回复:0

别拿我当乳腺癌代言人 (图)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2-07-30 17:03

图片:U246P112T3D140929F48DT20041215113920.jpg

叶丹阳 38岁(电视编导文/香芹 摄影/黄旭)

  她的经历让我们相信,即使患了乳腺癌,也一样可以拥有爱,拥有幸福的生活。
  生病了,就是这样
  看了流传在网上的叶丹阳自述——《乳房的故事》,我觉得我不可能比她写得更好了。健康如我,无法复制,更不要提超越她感受病弱之躯的那份真实。
  你再同情叶丹阳的不幸,她仍然说得出自己的幸运,“我的癌没有扩散,而且长在乳房外侧的位置。虽然乳房切掉了1/4,但对整个外观的影响不大。”
  还是忍不住想说“如果”。如果她不那么懵懂,不那么侥幸,不在乳房上鼓起肿块已经半年后才去医院,兴许肿块还是良性的,所需的处理只是个门诊手术……
  一切晚矣。在《乳房的故事》中,我们看到丹阳等候化验结果时的焦急不安,确诊后想到8岁儿子的撕心裂肺,对每个探望她的亲朋好友说“我爱你”时的激情,拆线时面对创口的心情跌宕,化疗的痛苦,落发的心惊,剃光头时的落泪……
  没人合适,我先来
  “我为什么没有一直痛苦下去难以自拔?这大概和我一直忙着做事情也有关系。”
  手术后的第二天,全麻作用消失了,丹阳失眠了。难熬的夜,她酝酿出拍摄纪录片《乳房的故事》的计划。组里通过了,但合适的人选没有找到。“我先上吧。虽然检查、手术的环节都过去了,故事不够完整,但是有一点素材总比没有强。”她把镜头对准了自己。
  而促使她更改拍摄计划,将一集改为系列片,将一个主人公改为多个主人公的,是一件说巧也巧的事。看了央视关于她的节目后,一名女观众第二天就去做了检查,当即确诊,乳腺癌。丹阳闻讯悲喜交集。“这件事震动了我,我做点什么,或许就能帮很多人争取到生的机会。”
  乳腺癌,为什么
  无论做书、拍纪录片还是建网站,不讨论医学问题,而是展现乳腺癌患者的心路历程,这是丹阳工作的重点。
  查阅乳腺癌的诱因,她找到与自己相关的两条,一是基因:父亲是血癌,祖父是胃癌;二是不良情绪和压力。
  父亲和弟弟都是英年早逝,带给她的伤痛持久绵长。她说自己是忧天的杞人,不知在未来哪一天还会失去亲人的恐惧长久地伴随着她。她一直活得很焦虑,很苛求自己。
  弟弟被车祸猝然间夺去生命,之后的两个月丹阳几乎每天以泪洗面。恰逢她在做一个很“吃劲儿”的纪录片,多方面的压力加在一起,“催”出了胸上乒乓球大的肿块。
  在采访了几位乳腺癌患者后,丹阳发现得乳腺癌的人心都累。
  她们当中有的人是玩儿命工作,年纪很轻就坐到了很高的位置;有的人接连受到感情打击,备感命运不公;有的人长久地沦陷在三角关系里焦头烂额,甚至说:乳腺癌都没有让我在两个男人中做出选择更头疼。
  她们和丹阳一样,受了苦,然后懂得应该善待自己。
  拍谁,谁让我拍
  让乳腺癌患者坦然面对镜头,有多困难不言而明。
  故事很多,生活比我们想像得要丰厚100倍,可是丹阳不能将它们一一呈现。有时候,拒绝她的是患者的丈夫、父母或子女,倒未必是患者本人。在和丹阳单独沟通时,病友们大都认可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,也表示愿意帮她。
  一位自信、能干的医学博士是丹阳尤其想拍摄的人。她高个子,爱打排球。躺在病床上,她就自己的病给各方的医学权威打电话咨询,然后自己给自己开方子、下医嘱。她可以保全乳房,然而她坚持全切,为的是“对自己负责,也对大家负责”。
  她执意不接受拍摄,但是和丹阳成了好朋友,总是帮她介绍病友。据说,长得非常漂亮的“护士”就是“博士”给丹阳介绍的,这也是丹阳想拍而拍不成的又一个人选。“护士”在怀孕期间查出乳腺癌,却没有像多数女人那样选择自保,而是不做治疗,也不做引产,坚持把孩子生下来。事实是,怀孕时,孕激素对乳腺癌的刺激很大,可见她的想法和常人不一样。
  一开始,“护士”答应了。到了约好的日子,她的手机没开,家里电话是一位老人接的,“她要做化疗,特别忙,今天不行了,最近都不行了……”
  丹阳被拒绝惯了,常常是一听话音儿就明白了人家的意思——
  “我丈夫说:‘你得这病是好事啊?还四处张扬?’对不起,我不能帮你了。”
  “我以后还想回单位工作呢,我不能出镜。”
  好在写书的采访是不需要患者提供照片的,因此丹阳在做书、拍纪录片和建网站这三项计划中,写书是进展最明显的一个。不肯出镜的人,她都将她们安置在了白纸黑字上。
  我不是雷锋,我有过动摇有段日子,她完全被媒体赶着。原本她的想法是:我自己有摄像机,我自己慢慢拍,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,不能让身体累着。但后来事情成了事迹,不同了,总有人期待地问她:“怎么样了?"
  钱也是大问题。外地的患者愿意接受采访,去还是不去?丹阳把北京能跑的患者先跑了一圈,所有的花销都是自掏腰包。她不懂网络,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雇人,这笔钱从哪儿来?很多事情还不能雇人,因为大家在电视、报纸上看到的是患者叶丹阳,她对病友有足够的感召力,她们说:“丹阳,我只愿意和你谈。”
游客

返回顶部